人工湖水体常见的污染源
1、人为或自然引进的尘土、污染物,如漂浮着的塑料袋、纸屑、杂草落叶等;
2、地表径流、地下水和雨水,会夹杂着地面或是空气中的N、P、S等杂质进入水体;
3、养殖污染、水生植物和底泥污染,如向水中投入的过多食料和鱼类的排泄物、季节性死亡的水生植物残体、各种污染物或死亡的生物群落沉积到池底腐烂分解形成的底泥等;
4、中水补给水,中水来源于淋浴及洗漱等生活污水,在经中水站处理后、依然会含有大量的氨氮、硝酸盐以及磷酸盐等富营养元素;
5、地下水和雨水中往往会携带过量的重金属元素(如铁、锰等),这些金属元素会与消毒剂发生氧化反应,致使水体变黑。
以上这些污染物若未及时处理,景观水体则容易发绿变黑、散发臭味、引起水生植物和动物的死亡,也会对人们的身心产生一定得影响。
在景观水处理上,只有了解让景观水体水质恶化的原因,才能寻求更有效的处理措施来解决问题。
导致景观水水质恶化的原因一般可分四种:
一是前期设计的不合理。由于设计的不科学,景观水中常出现死角,死角里的水缺乏流动,最容易恶化,并影响整个景观水系。
二是水源条件差。景观水水源主要来自自来水、河水、中水以及地下水,其中,中水由于N、P等营养元素严重超过景观水水质要求,高温季节很容易导致富营养化,引起藻类爆发。
三是污染源多。景观水周围往往种植草坪、花卉和树木,水中常常饲养水禽、鱼虾等,供人们观赏。由于雨水冲刷和浇灌水的渗透,将氮、磷、碳、钾等营养物和肥料、农药以及树叶、枯草等大量汇集到地势最低的景观水中,使水质恶化。游客过度喂鱼等造成鱼食饲料大量剩余后腐败也会水质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是蓝绿藻的入侵。蓝绿藻的孢子通过空气传播,可以生长在任何有水的地方,并且繁殖速度极快,每20分钟一代。在繁殖生长过程中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影响水生动植物的正常生长,严重时,可能造成水生动植物缺氧。蓝绿藻死亡后会产生有毒物质,当浓度过大时可能引起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生态修复方法:
“微生态诱发控制系统”从生态修复角度出发,以安全无害的微生物技术,有效抑制水青苔的生长,对黑臭和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及藻类治理有很好的效果,且安全、持久、维护简单、费用低廉,不会产生环境依赖及二次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