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水环境动态
南通高质量建设绿色生态门户 跑好长江大保护“最后一棒”
2023/7/25 11:42:14

南通,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站”。拥有干流岸线166公里,占全省15%。作为长江江苏段最下游的城市,南通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思想指引下,始终把修复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以“地处长江下游、工作勇争上游”的目标追求,在污染防治上做“减法”,在生态修复上做“加法”,高质量建设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扛起长江大保护的南通担当。

科学系统规划,释放生态空间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20世纪80年代,风靡全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长江之歌》,唱出了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的宏伟壮丽,也唱出了人们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依恋。10月18日,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开幕的那个夜晚,《长江之歌》森林音乐会在南通滨江绿茵广场精彩上演,合唱《长江之歌》更是成为全场的沸点。舞台上的交响乐和江堤外的流水声合奏成动听音符,表达着南通人对“唱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的美好愿望。“今天的演出现场昔日是一片杂乱江滩,如今这里成了城市新客厅,成为市民休闲游憩的好去处。”身为一名老南通,观众缪先生盛赞政府还江于民、还岸线于生态的美好实践。

作为滨江临海、拥江发展的城市,南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化工围江”、码头尘埃漫天、非法占用岸线等问题成为历届党委、政府的“心病”。压力当前,南通选择迎难而上。我市在全省率先编制实施《沿江生态带发展规划》,对沿江3000平方公里前沿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将生产岸线占比由48%调减到39%。出台《南通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持续加强沿江生态、农业、城镇边界控制,将沿江生态红线区域占比提高到23%以上。近两年关停、升级和转移化工企业405家,缩减化工园区面积7.66平方公里。在今年5月下发的《南通市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实施方案》中,明确严禁在长江干流沿岸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2020年底前,长江干流沿岸1公里范围内、化工园区外的化工生产企业原则上全部退出或搬迁,化工园区内的企业进行逐企评估、分类处置,凡和所在园区无产业链关联、安全环保隐患大的企业依法关闭退出。

“长江沿线,哪里发展城镇、哪里布局港口、哪里修复生态、哪里保留历史遗存、哪里打造文旅景观,都该一清二楚。”市政协秘书长朱进介绍,从今年4月起,围绕“推动沿江地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商议题,市县两级政协与部门联动开展了专题调研,并且形成共识:凡涉及长江的一切工作都必须服从岸线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

两年多来,随着长江大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南通上下把长江大保护融入全市高质量发展全过程,以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为核心,加快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活方式,努力把长江南通段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生态高质量发展的先行示范区。

铁腕治理污染,激活绿色引擎

“你看,这一片原来受非法码头影响,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如今一度绝迹的蟛蜞又回来了!”如皋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田骏带着记者来到如皋长江大桥北岸,指着江滩上密密麻麻的蟛蜞说。记者看到,如今这里生态良好,每逢周末,不少居民相约前来亲水休闲。毫不夸张地说,蟛蜞被视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指标生物”,它们的频繁出现,是南通实施长江生态环境修复,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的最新例证。

我市以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为重点,开展沿江非法码头、入江河流、排污口、小杂船等20多项专项治理,构建水岸共治、江河联治、流域防治的沿江生态保护格局。据统计,已拆除53家非法码头,封堵和整改排污口133个,清理“小杂船”2600多条。

南通沿江,在铁腕治污、履行“生态保护”使命的同时,也迎来“转型升级”的契机。

“生态优先,产业才能焕发绿色生机。”南通市委、市政府清醒意识到,林立的码头工厂不仅遮蔽了长江,也潜藏生态危害,让港与城从相互挤压到协调共生,是南通转型发展的关键。今年6月30日,有着61年历史的中石化南通姚港油库码头主体工程完成拆除。这个为南通乃至泰州、盐城等地配送成品油的省内中心油库,服从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的大局,启动了整体搬迁。善于在污染防治上做“减法”的南通人,以壮士断腕的意志,彻底淘汰、整治安全系数低、环境污染重的企业,改善环境质量。2018年8月,南通港(口)集团所属集装箱分公司整体搬迁至下游新建的通海港区,2019年全力推进狼山港务分公司和江海港务分公司搬迁工作,原有2626米生产岸线及1980亩陆域土地退出后,重新调整为生活型、生态型岸线,逐步实现“既要建好黄金水道,也要打造绿色走廊”以及“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的郑重承诺。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并不意味着不开放、不发展,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在保护优先、科学修复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绿色发展、创新发展、持续发展。市发改委主任尹建勇用事实佐证,抓住产业绿色升级这一根本,全市临港产业正按照高质量发展导向转型提升。今年1—9月,南通港通海港区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2.3万标箱,同比增长72%;船舶和海工产业创造了一批全国乃至世界首制产品,市场份额分别占全国1/10和1/4。

位于江边的海门科技园,曾规划为以化工、印染产业为主的工业集中区,如今主动调整发展定位,把精细化工区压缩至不到园区四分之一的面积,转而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已有150多家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窥斑见豹,左手做好“无效供给、低端产能”的减法,右手做好“高端产业、绿色产业”的加法,在产业优化升级上狠下功夫,就能让绿水青山成为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打造滨水空间,回归生态岸线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的宾客,在南通共赴一场“江海之约”。他们,徜徉在沿江生态带的鸟语花香中,惊艳于绿水青山、江天一色,更赞美这种还江于民、还岸线于生态、绿色生态底色和城市转型亮色交相辉映的发展思路。

闲暇时分,新南通人张女士总爱漫步在滨江公园,拍照、刷步、发圈,引来异乡亲友的点赞与羡慕。这里江风徐徐,景色宜人,不少市民流连于此,是因为目之所及、一片绿色。长江两岸不仅“净起来”,更要“绿起来”。短短两年,绿色生态滨江岸线实现了全面回归。

曾经因为工业占据了江岸,身为江城人,南通人总有种“滨江不见江,近水难亲水”的遗憾。为了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统筹推进五山及沿江地区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让良好生态成为普惠的公共产品,实现滨江城市的转型发展。而今,新增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面向长江、鸟语花香的“城市客厅”优雅亮相。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取得了历史性变化,创造性地在平原地区建成国家森林城市,人民群众生态获得感明显提升。

“过去这里光秃秃一片,现在打开门窗就能看到绿色,心情无比舒畅。”家住启东市惠萍镇公和村13组的村民陈裕昌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去家门口的岸堤转上一圈,那里连片新栽种了5000多棵池杉树,每天查看一下树木情况,成了他的“必修课”。今年4月,惠萍镇实施长江堤岸内侧区域造林绿化工程,通过政府租地、企业造林等方式,对长江岸堤实现应绿尽绿。偶遇几名来自上海的阿姨,悠闲地坐在大堤上拍照。在她们眼中,郁郁葱葱的防护林是最美的背景。以举办“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为抓手,我市实施大规模增绿、高品质植绿、抢救性复绿,精心编织沿江生态绿腰带,今年以来完成沿江生态林建设6626亩。

一江清水向东流。行至最宽处、长江入海口,滔滔江水“绿意”奔涌,“绿色画廊”美景重现,一幅清江水、绿岸线的美好图景正徐徐展开。

关闭本页
信息中心
 
生态文化
水知识
水环境动态
大江小课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
江苏环境科普 江苏省环保联合会    
微信号:jshjorg 微信号:jshblhh    
 
Copyright © stq.jshj.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苏绿色之友
项目支持:江苏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05049404号